什么是独角兽公司?通常来讲,主要是指那些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成立时间短于10年)。当然,不同区域不同条件之下,独角兽企业估值也有不同的设定标准。不管什么样的标准,仿佛对独角兽企业都有一个估值指标要求。
那么,估值是怎么来的呢?企业如何知道自己的估值呢?估值一般有两种确定方法,一种是投资者估值,一种是第三方估值。投资者估值是指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有融资行为,每一轮融资,实际上都会对企业有一个估值来确定投资比例,这种估值,就是投资者估值。被投资者认可的估值,是可以作为独角兽企业估值被认可的。那如何近期没有投资者呢?那就只能采用第三方估值了。第三方估值是指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企业的价值进行科学合理评估。
独角兽企业不同于普通传统企业,其具有特殊的经营特点和财务特点。企业价值的判定,与传统企业指标完全不能通用,必须有一套独特的估值技术才能对其进行准确计量。
对天使轮-A 轮的早期公司早期公司营收弱,且需要大笔资源来拓展市场,往往财务数据有大额亏损,对看好公司商业模式的机构来说甚至是“早期亏得越多,未来赚的越多,因此估值越高”,因为技术类公司研发费用惊人,且雇佣行业高层组起的创始团队的成本较高,比如大众点评、美团的高层纷纷下海新零售领域的创业公司。
近年来,我国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独角兽企业,企业数量和估值逼近美国。随着大量的独角兽企业迅速崛起及相继上市发行,其价值评估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独角兽企业自身的特性,如成长速度快无可比公司、无形资产量大而实物资产占比较小、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历史数据缺乏等,使得运用传统估值方法无法准确评估独角兽企业的真实价值,加上人们对独角兽企业的盲目追捧,导致独角兽企业价值估值泡沫严重,如众安在线、易鑫集团、平安好医生、阅文集团、小米集团等在内的“独角兽”遭遇大面积破发、市值腰斩,随后引发了广大投资者对独角兽企业价值高估的质疑。因此,如何对独角兽企业价值做出科学评估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独角兽企业的运营模式、市场特征,并根据独角兽企业的特征,探讨了其估值难点及传统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局限性。
截至2019年3月,CB Insights(美国创投研究机构)新的《全球独角兽公司榜单》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数量近年来持续增加,由2016年的37家增加到94家,位居全球第二位。
2019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全球占比 27.9%,美国则占比47.9%(156家),中、美两国占据整个榜单的七成以上(75.8%)。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的迅速增长,反映了我国新创企业成长周期短、爆发集中的特点,并有引领产业新形态发展的势头。
从估值来看,CB Insights榜单数据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与美国独角兽企业平均估值接近(分别为35.5亿美元和36.1亿美元),但中国超级独角兽企业的估值高于美国。
中国估值高的独角兽公司为字节跳动,其估值为750亿美元,估值第二的是滴滴出行,其估值为560亿美元。美国估值高的独角兽公司是Uber,其估值为720亿美元,估值第二的公司为WeWork,其估值为470亿美元。
从行业领域来看,优质的独角兽企业近年来在智能硬件、大健康等新兴领域集中涌现。其中,具代表性的为智能硬件领域,该领域诞生了一批的独角兽企业,例如大疆创新、柔宇科技、优必选科技等。这些“独角兽”聚焦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其创新发展与带动效应,推动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为积累以创新驱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新兴技术培育并打造新产业新业等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京沪深杭”成为我国独角兽企业的主要集聚地,占独角兽企业总数的76.5%。四地创新氛围浓厚,创业文化开放包容,双创示范基地、孵化器等创业载体提供了丰富的创新资源,为独角兽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地方政府根据独角兽企业的成长规律,形成了种子企业遴选、孵化、加速、落地等比较顺畅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政策,塑造了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
创新驱动已成为独角兽企业的典型特征。近三年新晋的独角兽企业集中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技术创新与“技术+模式”创新行业领域,技术驱动型的独角兽企业占比显著提升,例如,大疆创新、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均属于技术驱动型独角兽企业。技术创新是提升高端供给能力、激发市场新需求的重要因素。凭借技术创新,独角兽企业形成了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独角兽企业常见估值方法:
现代企业,投融资或产权变动经济行为频繁,企业估值的客观需求也越来越多。企业估值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考量的指标也比较多。其中,非上市独角兽企业估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市场法之可比公司法
首先要挑选与非上市公司同行业可比或可参照的上市公司,以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主要财务比率,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市场价格乘数来推断目标公司的价值,比如P/E(市盈率,价格/利润)、P/S法(价格/销售额)。
在国内的风险投资(VC)市场,P/E法是比较常见的估值方法。通常我们所说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两种:
历史市盈率(Trailing P/E)-即当前市值/公司上一个财务年度的利润(或前12个月的利润)。
预测市盈率(Forward P/E)-即当前市值/公司当前财务年度的利润(或未来12个月的利润)。
投资人是投资一个公司的未来,他们用P/E法估值就是:
公司价值=预测市盈率×公司未来12个月利润
公司未来12个月的利润可以通过公司的财务预测进行估算,那么估值的大问题在于如何确定预测市盈率了。一般说来,预测市盈率是历史市盈率的一个折扣,比如说NASDAQ某个行业的平均历史市盈率是40,那预测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对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非上市公司,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要再打个折扣,15-20左右,对于同行业且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要在再打个折扣,就成了7-10了。这也就国内主流的外资VC投资是对企业估值的大致P/E倍数。比如,如果某公司预测中小企业融资后下一年度的利润是100万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万美元,如果投资人投资200万美元,公司出让的股份大约是20%-35%。
对于有收入但是没有利润的公司,P/E就没有意义,比如很多初创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实现正的预测利润,那么可以用P/S法来进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样。
2.市场法之可比交易法
挑选与初创公司同行业、在估值前一段合适时期被投资、并购的公司,基于中小企业融资或并购交易的定价依据作为参考,从中获取有用的财务或非财务数据,求出一些相应的中小企业融资价格乘数,据此评估目标公司。
比如A公司刚刚获得中小企业融资,B公司在业务领域跟A公司相同,经营规模上(比如收入)比A公司大一倍,那么投资人对B公司的估值应该是A公司估值的一倍左右。在比如分众传媒在分别并购框架传媒和聚众传媒的时候,一方面以分众的市场参数作为依据,另一方面,框架的估值也可作为聚众估值的依据。
可比交易法不对市场价值进行分析,而只是统计同类公司中小企业融资并购价格的平均溢价水平,再用这个溢价水平计算出目标公司的价值。
3.收益法之现金流折现
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过预测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资本成本,对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进行贴现,公司价值即为未来现金流的现值。
贴现率是处理预测风险的有效的方法,因为初创公司的预测现金流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贴现率比成熟公司的贴现率要高得多。寻求种子资金的初创公司的资本成本也许在50%-99%之间,早期的创业公司的资本成本为40%-60%,晚期的创业公司的资本成本为30%-50%。对比起来,更加成熟的经营记录的公司,资本成本为10%-25%之间。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较为成熟、偏后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比如凯雷收购徐工集团就是采用这种估值方法。
4.资产法
资产法是假设一个谨慎的投资者不会支付超过与目标公司同样效用的资产的收购成本。比如中海油竞购尤尼科,根据其石油储量对公司进行估值。
这个方法给出了现实的数据,通常是以公司发展所支出的资金为基础。其不足之处在于假定价值等同于使用的资金,投资者没有考虑与公司运营相关的所有无形价值。另外,资产法没有考虑到未来预测经济收益的价值。所以,资产法对公司估值,结果是低的。
实际操作中,评估师会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经营阶段、经营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适用评估方法。
北京中鹏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为国内多家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提供估值服务。根据每家企业从事的行业及经营情况,设定不同的估值指标,选择适合企业的估值方法,评估经验丰富。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未来将是技术驱动发展的经济阶段,政府通過科技金融扶持、技术创新扶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扶持等政策打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化路径,带动独角兽企业爆发式生长。